第1章 天使之触

天使之触

TouchedByAnAngel

(英)乔纳森·莫里斯/著

施然/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8

致我的妻子,黛比

序言

最初收到邮件的时候,我简直难以置信。时隔七年之久,BBC终于决定找上我,问我是否愿意再写一部《神秘博士》小说了!我迅速回复他们:“没问题”,速度几乎快到不等自动回复送出,我的回信就已经送达对方的邮箱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年里,我也始终没闲着,比如给《神秘博士》创作有声书稿,为《神秘博士期刊》写漫画脚本之类的;但写小说就不同了,脑海里压抑已久的创作冲动开始蠢蠢欲动。而这也是个绝好的机会,让人们去惋惜这七年里错过的好故事,以及,去见证一个作家的成长。毫不谦虚地说,我很可能会创作出有史以来最棒的《神秘博士》小说。

我的编辑贾斯汀·理查德想了解我的创作思路,我立马给他发了五个构思,其中三个构思有点滥竽充数,它们看似设计精巧,但实际上一文不值;剩下的两个则比较有潜力。一个是专门为《神秘博士期刊》创作的漫画脚本,叫作《闭路电视》,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电视机里的小妖精的故事,本书第一章正是脱胎于这个故事。另一个构思我把它命名为《悖论者》,故事中,一个男人偷偷溜进塔迪斯,从2011年被带到了1983年,他只能在1983年的世界里继续生活,度过了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终却落入某种以时间悖论为食的机械螳螂的陷阱。这个故事构建了本书余下章节的基本框架,但是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不同。贾斯汀认为,比起机械螳螂,故事里的怪物更适合由哭泣天使来扮演——详见电视剧中《别眨眼》[1]那一集。我很赞同这个主意,原因有二:首先,我喜欢哭泣天使的设定;其次,天使会让这本书大卖。[1:.《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三季第十集,哭泣天使首次登场,是第十任博士的故事。]

(用哭泣天使来写故事极具挑战性,因为它们一动不动。通常来说,创作小说需要巧用动词,通过人物的动态来表现角色,但这种写作技巧对哭泣天使就不怎么适用了,因为从任何角度来看,只要被注视,它们就完全静止!所以我只能强行让它们作为邪恶的背景板存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露面,只有在它们掀起轩然大波的关键点才隆重亮相。我还打算把它们塑造成《别眨眼》里那种高深莫测、预示不祥的形象,而不是《天使时代》[2]一集中更为直来直去的怪物。)[2:.《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五季第四集,是第十一任博士的故事。]

受到《壁炉女孩》[3]和《文森特与博士》[4]等剧集的启发,我决定在《天使之触》中采取更为成人化的方式来处理人物关系,而且较之以前的作品,倾注进更为强烈的情感元素。这就要求我用更加真诚的笔触来讲述爱情与哀伤。倘若我想要打动读者,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我自己就应该感同身受,甚至不惜为之落泪。此外,为了让主人公马克和丽贝卡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在动笔之前,我还特意创作了两篇丰满的个人传记。即使他们从未存在,但我知道他们最喜欢什么电影,他们在哪里上学,两人一年又一年经历了什么,诸如此类。[3:.《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二季第四集。][4:.《神秘博士》新版剧集第五季第十集。]

在马克·惠特克这个人物身上,我投射了很深的个人感情(当然,名字除外。主角的名字是致敬《神秘博士》故事的第一位编剧大卫·惠特克)。这并不是说主角是某种自传式的人物,也不是我想通过任何方式来进行自我呈现,而是说,很多时候我会调用自己的情感记忆来揣摩他的行为模式。尽管如此,我也确实将故事的发生地置于了自己熟悉的地方(书中关于罗马的部分就是基于2008年我在罗马的度假经历),马克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求学于华威大学,我也一样——纯粹是为了省去另做研究的麻烦。

至少,计划是如此。不过我的记忆也未必可靠,我就只好乖乖地去做功课——甚至比通常更加麻烦。20世纪90年代是个尴尬的时代,对于历史书而言,这个年份太近了,尚未收录;而这个时间点又刚好处于互联网浪潮前夕,网上也鲜少有这个时代的资料。所以我只能非常努力地确保细节上准确无误,比如电视里会出现哪些电视节目,收音机里放的是什么歌曲,等等。大概是用力过猛,这本小说的初稿充满了怀旧的细枝末节(如果你现在觉得本书太过琐碎,无缘无故提到了很多过时的流行歌曲,那么你应该先去读读最初的那一版!)。最终,我只能把大部分细节抽出去,比如第十三章中的一幕:当马克开车穿过伦敦的时候,原稿写到了即将到来的大选广告牌,车上放的是“甜心宝贝”乐队[5]的歌《躲雨》。这些内容对故事本身没什么影响,不过是作者在显摆罢了。[5:.20世纪90年代末成立的英国女子乐队,《躲雨》是她们在2000年发行的一首歌曲,曾取得格莱美排行榜前二十的好成绩。]

多亏了朋友们通读初稿,提供了诸多宝贵建议,我才能做出必要的删减。他们的名字将出现在致谢部分。在这里,我也要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特别是我伟大的妻子黛比——为了使书中某几个最为忧伤的章节达到催泪的效果,我反复修改,她一遍又一遍地读了三四个版本,直到最后泪流满面为止。我也要感谢马特·金普顿,很遗憾他已经不在我们身边了,但他的鼓励和批评弥足珍贵,要不是他,我可能根本无法开启写作生涯。

非常感谢你买下这本书,希望你能乐在其中。或许这本书算不上最棒的《神秘博士》小说,但我已经全力以赴,这个故事也将始终是我最棒的成果。

乔纳森·莫里斯

2013年10月

第0章

序章

2003年4月10日

啪嗒-啪嗒-啪嗒

雨刮器还没来得及把前窗上的雨水刮干净,水流也还没来得及顺着雨水槽流掉,雨点就又噼里啪啦地模糊了挡风玻璃。汽车在漆黑一片的乡间小路上行驶,车前灯探入黑夜,只照亮了小路和两侧高耸的树篱。树影幢幢,汽车仿佛行驶在隧道之中。

丽贝卡揉了揉前额,脑袋又开始隐隐作痛了。全怪后面那个跟了她五英里[6]多的蠢货,他的车前大灯一直在自己的后视镜里闪个不停。或许也要怪自己疲劳驾驶,马不停蹄地从伦敦一路开过来,压根儿没休息。再没别的原因了。好吧,话虽如此,但其实自打上次的交通事故后,她就落下了头疼的毛病。不过,她打定主意不去看医生,无论马克说什么她都毫不动摇。[6:.1英里=1.61千米]

想到马克,一股气恼涌上丽贝卡的心头。马克本该和她一路的,每两个月去奇伯里探望一次她的父母,这是惯例。不过他总有借口推脱,可不是吗?他总是找得到借口——工作上又有了突发情况,他自告奋勇、加班加点、力挽狂澜,这可真是他的作风。

雨啪嗒啪嗒地下个不停。

车载收音机里播放《今晚世界》[7]的频道没信号了,电波滋滋响个不停。这倒没什么要紧的,丽贝卡早就知道会有哪些新闻,一连好几个星期了,电视上铺天盖地全是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消息。每每会有穿着防弹衣的战地记者在宾馆的房间里直播,不时插播一些现场片段,红外热成像镜头下,影影绰绰的绿色轮廓正在硝烟弥漫的城市街头穿梭追逐。那画面简直像是在观看一场游戏直播。[7:.英国一档时政类新闻节目,每个工作日晚上在BBC四台播出,内容包括新闻、纪实节目以及国内外时政事件新闻评论。]

今天的重磅消息是关于某座硝烟四起的广场,美军士兵推倒了矗立于广场上的萨达姆·侯赛因雕像[8]。报道该事件的记者激动不已,喋喋不休地讲述着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历史时刻。不可一世的英雄们还把国旗盖在了倒地的雕像上,看到这一幕,丽贝卡只觉得羞耻。接下来,他们甚至还可能会慷慨地搞个巧克力棒大派送。[8:.2003年4月9日,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失去了对首都巴格达的控制,耸立在市中心广场的萨达姆雕像被推倒。]

啪嗒啪嗒,雨一直下。

丽贝卡把收音机调到广播一台。哀伤的钢琴旋律从车载音响里传出,是克里斯蒂娜《美丽》[9]的前奏。这首歌刚好契合她此刻的心境,又不至于让人分神,丽贝卡便任歌曲继续播放。[9:.美国歌手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2002年发行的歌曲。]

雨啪嗒啪嗒地打在玻璃上。

快要开到一个左转的急弯时,丽贝卡减速换到二档。刚一拐过弯,两束刺眼的强光就冲她迎面射来。

喇叭的巨响如同猛兽的咆哮。丽贝卡本能地左打方向盘,想要避开迎面而来的重型卡车。汽车朝左撞入树篱,刮擦着路旁的枝叶和灌木。她的心怦怦一通乱跳,许久才记起应该刹车。然而为时已晚。

汽车的前盖冲到了卡车格栅底下,挡风玻璃粉碎成渣,落了一地。强大的惯性把丽贝卡向前抛去,但她被安全带牢牢地拴住,肺里的气体差点被勒出来。下一秒,丽贝卡就意识到自己被甩到了一边,车翻了。曾经在主题公园里玩过山车的零星记忆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她从不喜欢过山车。

脑海中还存有一丝意识,她打趣地想,这状况可真是出乎意料,日子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

接着,她发现自己正躺在车座上,眼前是泥泞不堪的原野。可她真是躺在车座上的吗?车座其实已倒了过来,她身体的重量这会儿正全都压在自己的背上。而且,要是自己还在车里,为什么会有雨水滴在脸上?事已至此,还能让人稍觉欣慰的是,她感受不到一点疼痛。

丽贝卡咒骂起自己来。妈妈不知在电话里抱怨过多少次这些老是从乡村小路抄近道的卡车了。“他们难道完全把法院安的测速拍照当摆设吗?迟早会出事的。”她这么说过。现在看来,她说对了。

丽贝卡感到纳闷儿,为什么旷野里的一切都似乎笼罩着一层橘色的光晕,就像是旁边有一盏橘色的街灯?想到这里,四周突然陷入了一片黑暗,尔后很快又亮了起来,还是沐浴在一片橘色的光晕中。一定是卡车的事故报警灯亮了。不知道卡车司机的情况如何?一时间,丽贝卡希望他受了伤,他活该受伤。不过她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自己没有受伤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自己真的毫发无伤,为什么一动也不能动?安全带勒得太紧,自己快喘不过气了。丽贝卡使劲儿在座椅里蠕动想要挣脱出来,然而却无济于事。她想抹掉滴到眼睛里的雨水,但不知为何,手仿佛失去了知觉,不听使唤。她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安然无恙。

汽车外面,橘色的灯闪烁不止。

怪事。约莫六米开外,旷野上立着一尊雕像。从外观来看,这座雕像更应该出现在墓地或是罗马博物馆里。雕像是年轻女性的模样,留着一头波浪卷发,身披垂地长袍,背后还有一对翅膀。这是一尊天使雕像。天使弓背站着,脑袋埋在双手里,仿佛在掩面哭泣。雨水顺着它的指缝汩汩流过,无形中又增加了几分哭泣的味道。

灯闪了几下,熄灭了。丽贝卡再次陷入一片黑暗。她的脑海中浮现出篝火之夜[10]的篝火和太妃糖苹果。为什么她会联想到篝火?随后她意识到,是因为自己真的闻到了燃烧的气味。[10:.又称“盖伊·福克斯之夜”,英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11月5日。]

橘色的灯光又亮了起来。丽贝卡感到了疑惑——天使雕像的脸刚刚不是埋在双手里吗?而此时此刻,它正用那双空洞的、没有瞳孔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自己。

四周再一次陷入黑暗。接着,橘色的灯光又亮了。

雕像靠得更近了,那双死气沉沉的石头眼睛仍一动不动地盯着她。雕像的嘴巴微微张开,看起来就好像刚吸入一口气,正准备开口说话。

灯灭。灯亮。

雕像离自己只有两米了。她的视野被雕像填满,而后者正俯身笼罩着她。

在摇曳的火光之下,在滚滚的浓烟之中,它一副饥渴的表情,正要作势咆哮。雕像的双唇向两边扯开,露出蝙蝠一样的满口獠牙。雕像向她伸出手臂,那长长的指甲宛如利爪。

不可能,丽贝卡想。雕像不可能移动。它不能移动。